Artists
Partners
Events
大安茶冰廳 於1969年創立,一直為油麻地區街坊提供日常餐飲,至2022年更搖身一變轉型為咖啡店,注入新元素。隨著油旺重建在即,大安策劃「手繪地圖」計劃,藉此紀錄此刻的油麻地,更透過走訪不同年代的傳統小店,帶領大家穿梭油麻地的今昔,了解這新舊交替的社區。
Tombow日本蜻蜓牌、Color My Community 及插畫家 Katewaterwood 很高興得到大安茶冰廳邀請,參與手繪地圖計劃。Kate 帶著「木物語」木顏色與畫板跟著大安的 Tiffany 走訪老店,揀選每店的「鎮店之寶」即席繪畫;我們也帶著相機、攝影機,拍攝訪問和繪畫過程,製作新一期的 #20PaintingsChallenge 插畫挑戰。
「木物語」木顏色
- 「木物語」的意義:旨在永續寶貴的森林資源,光滑的木材表面,讓人感受到循環再用木材的溫度
- 顏色附著性強:色彩鮮豔,筆觸細膩柔和,可營造豐富層次
- PEFC森林驗證:採用經過PEFC森林驗證的木材,為保護森林作出貢獻
泗祥號(1927或之前)
「油麻地點解叫油麻地?」就讓1927年或之前經已經開店的泗祥號為大家解答:「油麻地從前是一個漁港,名字也是從修船補纜的桐「油」和「蔴」纜而來。」當時的泗祥號主要為停泊的船隻製造律囉、繩尖、梯棍等船用木製品。
和盛老金行(1892)
一批在金行工作數十年的資深員工見證著油麻地的轉變:「這兒以五、六十年代最旺,當時客人以水上人為主,會買金粒來作儲蓄,因為當時人們還未習慣把錢存入銀行。現在後生仔到來大多不買金器,而是來查詢金價,或專程來拍照、打咭 」
祥盛檀香扇莊(1958)
中國的燒香文化已有過千年歷史,隨著時代不斷演變仍然一路傳承下來。「我覺得過多一、二百年,燒香文化仍會在民間流傳!我當然想有年輕人願意接手,但一整天坐在鋪頭看檔真的很需要耐性 ,我都會想年輕人有新嘗試,往外闖出新天地。」
郭記木器雕刻 (1983)
郭記主要造宗教、拜神用品的雕刻,除了一般的佛教和道教木雕外,就連耶穌像的木雕都會造!「我在這裡工作四十多年了,和附近居民也做了四十多年街坊,覺得街道變化不大,反而無論祭壇還是神主牌,也變得越來越細小 」
萬記砧板 (1955)
萬記由1955年開業至今,一直也有適應時代而改變,由最初做木砧板、木屐等,後來的蛋糕模、廚房的竹木製品如蒸籠等,到最後的鋼具和烘焙系列,算是一間「舊得來不算太舊」的鋪頭 「從前油麻地走在街道上的都是男人,大部分是工人或「廚房佬」,但現在烘焙風氣盛行,反而大多是OL、年輕太太和學生等,以家庭客人為主。」
手繪地圖免費派發
充滿手繪溫度和社區人情味的油麻地手繪地圖經已面世,將會透過大安茶冰廳的導賞團、Katewaterwood 或 Color My Community 的活動免費派發,想索取地圖的話就要密切留意相關單位的 IG 和 FB 專頁了!
大安茶氷廳 (1969)
大安茶冰廳於1969年創立,一直為區內居民提供日常餐飲,直至2022年轉型為咖啡店。飲食文化隨著時代不斷演變,當年的沙嗲牛肉、菠蘿包就是中西合璧的代表。2022年,我們留下充滿歷史的大安、注入新元素,希望在傳承中尋求變化,跟大家一起創新,一起感受傳統。
Kate Waterwood
自小熱愛藝術創作,於2012修畢時裝造型及攝影文學學士(榮譽)學位,
隨後輾轉任職櫥窗設計、平面設計師、行政主任、打雜、售貨員等工作,
現職畫室導師及插畫師,工作室在大嶼山落腳,以畫筆紀錄大嶼山的居住體驗、景物。
同時在大嶼山及市區教授小朋友畫畫,為大嶼小報、好老土等社區機構繪畫插畫、其他客製插畫及商業插畫,亦會到中小學教授藝術工作坊。
於2021年底於香港首次舉辦個人展覽,
作品包括「消失的香港」系列—以花草植物及水彩畫紀錄消失的地方、香港食物畫、海玻璃花草系列、
以及原創角色插畫「Himi and Kimi」系列 等等。
2020年 創作「Himi and Kimi 」角色故事 及「Tea Garden」插畫品牌
2019年「1017唔食都得」繪畫比賽公開組別中獲得冠軍及最具創意獎
2019年「1017唔食都得」繪畫比賽公開組別中獲得冠軍及最具創意獎